nav emailalert searchbtn searchbox tablepage yinyongbenwen piczone journalimg journalInfo searchdiv qikanlogo popupnotification paper paperNew
2024, 06, v.40 8-13
敦煌壁画所见丝绸之路上的“行人”形象
基金项目(Foundation): 甘肃省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研究重点课题“敦煌藏经洞文物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建研究”(GSWW202208); 甘肃省2024年度重点人才项目”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敦煌石窟文化遗产弘扬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研究”
邮箱(Email):
DOI: 10.13874/j.cnki.62-1171/g4.2024.06.002
摘要:

敦煌莫高窟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其绚丽的壁画更是闻名遐迩。其中不乏“行人”的形象,如军事家、政治家、僧侣和商人,等等。这些人物形象是古代文化繁荣和精神生活的象征,再现了中古社会的政治、文化、经济、宗教等多个方面,是我们了解古代社会风貌的窗口,更是丝绸之路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最佳诠释。

Abstract:

As a UNESCO World Cultural Heritage site,the Mogao Grottoes in Dunhuang are renowned for their stunning murals. Among these murals are depictions of passersby,including military strategists,politicians,monks,and merchants.These figures serve as vivid symbols of ancient cultural prosperity and spiritual life,reflecting diverse facets of politics,culture,economy,and religion in medieval society. They provide a unique window into the social landscape of the past and offer an unparalleled interpretation of cultural exchange and integration along the Silk Road.

参考文献

(1)司马迁:《史记》,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3169页。

(2)司马迁:《史记》,第3169-3170页。

(1)李瑞:《浅析张骞“凿空”之举及其历史意义》,《丝绸之路》2017年第18期,第18页。

(2)沙武田:《角色转换与历史记忆--莫高窟第323窟张骞出使西域图的艺术史意义》,《敦煌研究》2014年第1期,第24页。

(3)[北齐]魏收:《魏书·释老志》中言:“汉武元狩中,遣霍去病讨匈奴,至皋兰,过居延,斩首大获,昆邪王杀休屠王,将其众五万来降,获其金人,帝以为大神,列于甘泉宫。金人率长丈余,不祭祀,但烧香礼拜而已,此则佛道流通之渐也。及开西域,遣张骞使大夏还,传其旁有身毒国,一名天竺,始闻浮屠之教。

(4)孙修身:《从〈张骞出使西域图〉谈佛教的东渐》,《敦煌学辑刊》1981年第1期,第129页。

(5)沙武田:《角色转换与历史记忆--莫高窟第323窟张骞出使西域图的艺术史意义》,《敦煌研究》2014年第1期,第26页。

(6)司马迁:《史记·大宛列传》,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

(7)[宋]司马光著,[元]胡三省注:《资治通鉴》(卷249),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第8044页。

(1)荣新江:《敕河西节度兵部尚书张公德政之碑》,《归义军史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第401页。

(2)罗振玉:《补唐书张议潮传》,载《雪堂丛刻》,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0年。

(3)暨远志:《张议潮出行图研究--兼论唐代节度使族节制度》,《敦煌研究》1991年第3期,第30页。

(4)梁红、沙武田:《归义军首任节度使张议潮功德窟莫高窟第156窟的里程碑意义》,《丝绸之路研究集刊》,北京:商务印书馆,2021年,第321页。

(1)张小刚、郭俊叶:《敦煌所见于阗公主画像及其相关问题》,《石河子大学学报》2016年第4期,第6页;张小刚、杨晓华、郭俊叶《于阗曹皇后画像及生平事迹考述》,《西域研究》2015年第1期。

(2)沙武田:《敦煌石窟于阗国王画像研究》,《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第22页。

(3)《宋史》卷490《外国传》于阗条,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14106页。

(4)崔岩、刘元风、郑嵘:《敦煌莫高窟第98窟于阗国王李圣天供养像服饰图案研究》,《艺术设计研究》2017年第4期,第42页。

(5)徐晓丽:《敦煌石窟所见天公主考辨》,《敦煌学辑刊》2020年,第2期,第84页。

(6)王使臻:《曹元忠、曹延禄父子两代与于阗政权的联姻》,《敦煌学辑刊》2015年第2期,第42页。

(1)杨国学、朱瑜章:《玄奘取经与〈西游记〉“遗迹”现象透视》,《河西学院学报》2004年第6期,第58页。

(2)郑怡楠:《瓜州石窟群唐玄奘取经图研究》,《敦煌学辑刊》2009年第4期,第103页。

(3)史金波:《西夏佛教史略》,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88年;沙武田《水月观音图像样式的创新与意图--瓜州西夏石窟唐僧取经图出现原因再考察》,《民族艺林》2019年第1期,第20页。

(4)罗明、李徽、罗丹舒:《“水月观音”+“玄奘取经”图式与形象考辨》,《美术学报》2018年第6期,第116页。

(5)赵莉、吴炯炯:《“唐僧取经图”与〈西游记〉图像在甘肃地区的流布》,《图书与情报》2009年第5期,第159页。

(6)[南朝]宋范晔撰,[唐]李贤,等注:《后汉书·西域传》,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

(7)[唐]魏征、令孤德芬,等:《隋书》(卷六十七),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

(1)《法华经·观音普门品》中曰:“若三千大千国土,满中冤贼。有一商主,将诸商人,赍持重宝,经过险路。其中一人,作是唱言,诸善男子,勿得恐怖,汝等应当一心称观音菩萨名号,是菩萨能以无畏施于众生。汝等若称名者,于此冤贼当得解脱。众商人闻,俱发声言:南无观世音菩萨。称其名故,即得解脱。”

(2)沙武田:《丝绸之路交通贸易图像--以敦煌画商人遇盗图为中心》,《丝绸之路研究集刊》第一辑,商务印书馆,2017年,第155页。

基本信息:

DOI:10.13874/j.cnki.62-1171/g4.2024.06.002

中图分类号:K879.41

引用信息:

[1]彭晓静.敦煌壁画所见丝绸之路上的“行人”形象[J].河西学院学报,2024,40(06):8-13.DOI:10.13874/j.cnki.62-1171/g4.2024.06.002.

基金信息:

甘肃省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研究重点课题“敦煌藏经洞文物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建研究”(GSWW202208); 甘肃省2024年度重点人才项目”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敦煌石窟文化遗产弘扬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研究”

检 索 高级检索

引用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MLA格式引文
APA格式引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