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v emailalert searchbtn searchbox tablepage yinyongbenwen piczone journalimg searchdiv qikanlogo popupnotification paper
2024 06 v.40 33-44
行走在河西走廊上的杖头木偶戏——以甘肃张掖邵家班子为例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冷门“绝学”和国别史研究专项“河西民间宝卷文献考订集成与研究暨数据库建设”民俗文化(19VJX093)
邮箱(Email):
DOI: 10.13874/j.cnki.62-1171/g4.2024.06.006
中文作者单位:

张掖市甘州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河西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摘要(Abstract):

木偶戏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杖头木偶戏是明代由陕西传入河西走廊张掖一带。张掖甘州区党寨镇上寨村邵家班子杖头木偶戏班,是河西地区唯一一支家族传承式的木偶戏班,该戏班被确定为甘肃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从木偶戏的历史渊源、张掖邵家班子杖头木偶戏班的前世今生、邵家班子杖头木偶戏的艺术特色、邵家班子杖头木偶戏创新式传承策略四个方面进行挖掘、整理,希望引起专家、学者及社会的关注,使得邵家班子杖头木偶戏这一民间戏曲艺术形式得到更好地保护、传承和发展。

关键词(KeyWords): 邵家班子;杖头木偶戏;艺术特色;创新式传承
参考文献 (1)[先秦]列子,张长法注译:《列子》卷五·汤问,中州古籍出版社,2010年,第142页。
(2)王明芳:《山东莱西西汉墓中发现提线木偶》,《光明日报》,1979年,第11月版。
(3)[汉]贾谊撰,闫振益,钟夏校注:《新书校注》,中华书局,2000年,第136页。
(4)[唐]段安节撰,亓娟莉校注:《乐府杂录》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第162页。
(5)[汉]应劭撰,王利器校注:《风俗通义校释》,中华书局,1981年,第568-569页。
(6)[唐]杜佑:《通典》卷一百四十六·乐六,中华书局,2005年,第764页。
(7)张国动:《中国历代讽刺诗选注》,文化艺术出版社,2012年,第45页。
(8)[宋]孙光宪著,林艾圆校点:《北梦琐言》卷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第17页。
(1)[唐]封演撰,赵贞信校注:《封氏闻见集校注》卷六·道祭,中华书局,2005年,第61页。
(2)祁文源:《中国音乐史》,甘肃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94页。
(3)孙继楠:《中国音乐通史简编》,山东教育出版社,1993年,第134页。
(4)虞哲光:《木偶戏艺术》,上海文化出版社,1957年,第7-8页。
(5)杨维桢:《东维子集》标点本,卷十一《明朱优戏序》,https://www.zhonghuadiancang.com/leishuwenji/13835/272226.html。
(6)高荣:《河西通史》,天津古籍出版社,2011年,第435-436页。
(1)甘州区文化志编纂委员会:《甘州区文化志》,甘肃文化出版社,2014年,第126页。
(2)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局:《海派木偶戏》,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81页。
(1)杨·马列克:《捷克斯洛伐克木偶戏》,艺术出版社,1995年,第28页。

基本信息:

DOI:10.13874/j.cnki.62-1171/g4.2024.06.006

中图分类号:J827

引用信息:

[1]吕桂玲,张明志.行走在河西走廊上的杖头木偶戏——以甘肃张掖邵家班子为例[J].河西学院学报,2024,40(06):33-44.DOI:10.13874/j.cnki.62-1171/g4.2024.06.006.

基金信息: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冷门“绝学”和国别史研究专项“河西民间宝卷文献考订集成与研究暨数据库建设”民俗文化(19VJX093)

检 索 高级检索

引用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MLA格式引文
APA格式引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