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v emailalert searchbtn searchbox tablepage yinyongbenwen piczone journalimg journalInfo searchdiv qikanlogo popupnotification paper paperNew
2024, 06, v.40 14-19
敦煌写本三种佛经注疏录文校正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字汇补》‘补字’问题研究”(23CYY009)
邮箱(Email):
DOI: 10.13874/j.cnki.62-1171/g4.2024.06.003
摘要:

《大正新修大藏经》第85册和《敦煌本古佚与疑伪经校注——以〈大正藏〉第八十五册为中心》均对部分敦煌佛经文献进行了校录,后者是在前者校录的基础上重新进行了整理,纠正了前录文中的大量错误,但仍存在误录、缺录、漏录、误补、误倒的问题。针对《小乘戒律注疏》《法华义记卷第三》《维摩经义记卷第四》三种佛经注疏录文中的这五类失误,共择取20例,试作考释。

Abstract:

The records of some Dunhuang Buddhist Sutras are found in Volume 85 of the Taisho Tripitaka(大正藏)and inThe Correction of Dunhuang Lost and Suspected Buddhist Scriptures:Focusing on Volume 85 of the Taisho Tripitaka(敦煌本古佚与疑伪经校注——以大正藏第八十五册为中心).The latter rearranges the former,addressing numerous errors in the original recordings.However,it also contains issues such as misrecording(误录),missing recording(缺录),omission(漏录),incorrect supplementation(误补),and misplaced entries(误倒).Focusing on Annotations on Hinayana Precepts(小乘戒律注疏),Volume 3 of Fa Hua Yi Ji(法华义记),and Volume 4 of Wei Mo Yi J(维摩义记),this paper examines 20 examples to analyze and explain these five types of problems.

参考文献

(1)于淑健、黄征:《敦煌本古佚与疑伪经校注——以〈大正藏〉第八十五册为中心》(简称《校注》),凤凰出版社,2017年,第4册第1741-1742页。斜线前数字表示册数,斜线后数字表示页数。下同。

(2)[日]矶部彰:《台东区立书道博物馆所藏中村不折旧藏禹域墨书集成》(简称《中村》),东京二玄社,2005年,上册第225页中栏。上、中、下表示册数,数字表示页数,a、b、c分别表示上、中、下栏。下同。

(3)中华大藏经编辑局:《中华大藏经》(用大写字母C表示),中华书局,1993年,第59册第999页上栏。

(4)藏经书院:《卍续藏经》(用大写字母X表示),新文丰出版公司,1993年,第67册第736页下栏。

(5)P.2157号是《小乘戒律注疏》的异抄本。

(6)上海古籍出版社、法国国家图书馆:《法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西域文献》(简称《法藏》),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2005年,第7册第151页上栏。

(7)[日]大正一切经刊行会:《大正新修大藏经》(用大写字母T表示),新文丰出版公司,1994-1996年,第23册第125页中栏。

(8)《法华义记卷第三》敦煌写卷中存有S.2733和S.4102两号写卷,其中S.2733号所疏为《药草喻品》至《劝持品》八品,S.4102号所疏为《化城喻品》至《从地涌出品》八品。

(9)黄永武:《敦煌宝藏》(简称《宝藏》),新文丰出版公司,1981-1986年,第33册第667页上栏。

(10)李志贤、蔡锦宝、张景春:《中国草书大字典》,上海书画出版社,1994年,第445页。

(1)北京图书馆金石组:《北京图书馆藏中国历代石刻拓本汇编》(简称《北图》),中州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4册第36页。

(2)此前两字例参看梁春胜老师《楷书异体俗体部件例字表》(未刊稿)。

(3)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敦煌古文献编辑委员会、英国国家图书馆、伦敦大学亚非学院:《英藏敦煌文献》(汉文佛经以外部分),简称《英藏》,四川人民出版社,1990-1992年,第2册第43页。

(4)段文杰:《甘肃藏敦煌文献》(简称《甘藏》),甘肃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1册第16页上栏。

(5)Ф.102《维摩经疏》中的部分内容与S.2732相同,可作为S.2732的异抄本来参照。

(6)俄罗斯科学院东方研究所圣彼得堡分所、俄罗斯科学出版社东方文学部、上海古籍出版社:《俄藏敦煌文献》(简称《俄敦》),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2001年,第3册第160页。

(7)此条经梁春胜老师指正,谨致谢忱!

(1)任继愈:《国家图书馆藏敦煌遗书》(简称《国图》),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5-2012年,第15册第178页。

(2)潘重规:《“国立中央图书馆”所藏敦煌卷子》(全3册),简称《台图》,石门图书公司,1976年,第3册第1144页下栏。

(1)“忧”通“优”。

基本信息:

DOI:10.13874/j.cnki.62-1171/g4.2024.06.003

中图分类号:B948;G256.3

引用信息:

[1]尤彩娜.敦煌写本三种佛经注疏录文校正[J].河西学院学报,2024,40(06):14-19.DOI:10.13874/j.cnki.62-1171/g4.2024.06.003.

基金信息: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字汇补》‘补字’问题研究”(23CYY009)

检 索 高级检索

引用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MLA格式引文
APA格式引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