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v emailalert searchbtn searchbox tablepage yinyongbenwen piczone journalimg searchdiv qikanlogo popupnotification paper
2024 06 v.40 1-7
从“胡商识宝”故事看唐代丝绸之路胡商形象塑造
基金项目(Foundation):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敦煌文献唐蕃文化交流史料整理与研究”(22JJD770033); 甘肃省民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项目“‘第二个结合’视域下敦煌莫高窟文物与中华文化象征体系构建研究”(2024-YJXM-29); 甘肃省2024年度重点人才项目“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敦煌石窟文化遗产弘扬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研究”
邮箱(Email):
DOI: 10.13874/j.cnki.62-1171/g4.2024.06.001
中文作者单位:

西北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敦煌研究院敦煌文献研究所;

摘要(Abstract):

自张骞凿空丝绸之路始,胡商便在丝路物质文化交流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胡人不断涌入中原地区的同时也被世人所熟知。唐代丝绸之路日益繁盛,人们将丝路胡商与源自汉地的识宝故事相嫁接,经广泛传播并重构演绎,通俗且带有传奇色彩的“胡商识宝”故事应运而生。丝绸之路作为东西方商贸重要通道也是一条文明交流互鉴之路,“胡商识宝”故事背后蕴藏着中国与西域中亚等地的经济文化交往、民族交融的重要信息。通过“胡商识宝”故事更能直观地反映唐代丝绸之路的真实场景,呈现出胡商在丝路文明交互下的独特文化意涵。

关键词(KeyWords): 胡商;“胡商识宝”;丝绸之路;唐代
参考文献 (1)钟敬文:《钟敬文民间文学论集》(下),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5年,第511页。
(2)[汉]班固:《汉书》卷96上《西域传》,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第3873页。
(3)[汉]班固:《汉书》卷96上《西域传》,第3896页。
(4)陈勇:《从五主到五族:“五胡”称谓探源》,《历史研究》2014年第4期,第21页。
(5)[北魏]杨衒之著,范祥雍校注:《洛阳伽蓝记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年,第173页。
(6)[唐]魏征,等:《隋书》卷83《高昌传》,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第1847页。
(7)沙武田:《丝绸之路交通贸易图像--以敦煌画商人遇盗图为中心》,《丝绸之路研究集刊》(第一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年,第123页。
(8)张庆捷:《北魏隋唐的胡商佣、胡商图与胡商文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年,第175页。
(9)[宋]王浦:《唐会要》卷100《杂录》,北京:中华书局,1955年,第1798页。
(1)[宋]司马光编撰,[元]胡三省音注:《资治通鉴》卷225,唐代宗大历十四年七月庚辰,北京:中华书局,2013年,第6077页。
(2)向达:《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年,第38页。
(3)[宋]宋敏求撰,辛德勇、郎洁点校:《长安志·长安志图》卷8《唐京城二》,西安:三秦出版社,2013年,第291页。
(4)[宋]宋敏求撰,辛德勇、郎洁点校:《长安志·长安志图》卷10《唐京城四》,第337页。
(5)[宋]钱易:《南部新书》(己部),北京:中华书局,1958年,第57页。
(6)向达:《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第40页。
(7)“其入四夷之路与关戍走集最要者七:一曰营州入安东道,二曰登州海行入高丽渤海道,三曰夏州塞外通大同云中道,四曰中受降城入回鹘道,五曰安西入西域道,六曰安南通天竺道,七曰广州通海夷道。”详参[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卷43下《地理七下》,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1146页。
(8)[后晋]刘昫,等:《旧唐书》卷198《西戎传》,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5301-5317页。
(9)《太平广记》在《青泥珠》《径寸珠》《李勉》和《鬻饼胡》中均反映了这一藏宝方式。详见[宋]李昉,等:《太平广记》卷402《青泥珠》《径寸珠》《李勉》《鬻饼胡》,北京:中华书局,1961年,第2684、2684、2686-2687、2689页。
(10)程蔷:《骊龙之珠的诱惑:民间叙事宝物主题探索》,北京:学苑出版社,2003年,第122页。
(1)郑炳林:《晚唐五代敦煌贸易市场的物价》,《敦煌研究》1997年第3期,第14页。
(2)[宋]李昉,等:《太平广记》卷63《崔书生》,第393-394页。
(3)[宋]李昉,等:《太平广记》卷65《赵旭》,第404-406页。
(4)[宋]李昉,等:《太平广记》卷402《李勉》,第3240页。
(5)[清]彭定求,等:《全唐文》卷354《刘禹锡一·贾客词》,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第2973页。
(6)[宋]李昉,等:《太平广记》卷403《魏生》,第3252页。
(7)沙武田:《丝绸之路交通贸易图像--以敦煌画商人遇盗图为中心》,第134页。
(8)戴春阳:《敦煌佛爷庙湾唐代模印塑像砖墓(四)--从模印胡商牵驼砖看丝路交通中的有关问题》,《敦煌研究》2019年第5期,第20-21页。
(9)戴春阳:《敦煌佛爷庙湾唐代模印塑像砖墓(三)--模印塑像砖相关问题考论》,《敦煌研究》2018年第2期,第99页。
(1)向云驹:《大唐开放气象的民间口传镜像--唐代胡人识宝传说谫论》,《中原文化研究》2018年第6期,第77-80页。
(2)张锦鹏、曾蕾:《宋代“胡商识宝”故事式微原因探析》,《思想战线》2022年第1期,第73页。
(3)[唐]魏征,等:《隋书》卷67《裴矩传》,第1580页。
(4)[宋]李昉,等:《太平广记》卷402《严生》,第3242页。
(5)[宋]李昉,等:《太平广记》卷421《刘贯词》,第3427-3429页。
(6)[宋]李昉,等:《太平广记》卷27《司命君》,第178-179页。
(7)[宋]李昉,等:《太平广记》卷404《三宝村》,第3259-3260页。
(8)详见[宋]李昉,等:《太平广记》卷65《赵旭》、卷230《王度》、卷403《玉清三宝》、卷421《任顼》,第404-406、1761-1767、3249-3250、3430-3431页。
(9)[唐]杜甫著,[清]仇兆鳌注:《杜诗详注》卷11《海棕行》,北京:中华书局,2015年,第765页。
(1)《陆颙》捧珠玉女、《宝珠》护珠龙女形象与佛教有着莫大的联系,《大足石刻研究》记载四川大足石窟中的石门山第六号窟,建于宋绍兴十一年“在两壁观音像外则窟门处,左壁绘有善财功德,右壁画有献珠龙女”,献珠龙女即捧珠龙女。(参刘长久、胡文和、李永翘:《大足石刻研究》,成都: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5年,第453页)。
(2)荣新江:《中古中国与外来文明》,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第275-386页;赵喜惠:《唐代胡商宗教信仰探析》,《唐史论丛》(第十二辑),2010年,第229-235页。
(3)张铁山:《丝绸之路古代文字的传播与相互影响》,《敦煌研究》2024年第3期,第10-19页。
(4)[宋]李昉,等:《太平广记》卷495《杂录三·邹凤成》,第4062-4063页。
(5)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第317页。
(6)鲁迅著,朱正编:《鲁迅选集》(第4卷),长沙:岳麓书社,2020年,第293页。
(7)向达:《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第44页。
(1)向达:《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第101页。
(2)向云驹:《大唐开放气象的民间口传镜像--唐代胡人识宝传说谫论》,《中原文化研究》2018年第6期,第83页。
(3)[宋]李昉,等:《太平广记》卷33《韦弇》,第209-210页。
(4)梁启超曾分中国史为“中国之中国”“亚洲之中国”“世界之中国”三个阶段,而以秦统一至清乾隆末年为“亚洲之中国”时期,将唐朝列为第一次东西方文化大交汇时期。

基本信息:

DOI:10.13874/j.cnki.62-1171/g4.2024.06.001

中图分类号:K242;F129;I207.41;F729

引用信息:

[1]王东,朱胜坤.从“胡商识宝”故事看唐代丝绸之路胡商形象塑造[J].河西学院学报,2024,40(06):1-7.DOI:10.13874/j.cnki.62-1171/g4.2024.06.001.

基金信息: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敦煌文献唐蕃文化交流史料整理与研究”(22JJD770033); 甘肃省民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项目“‘第二个结合’视域下敦煌莫高窟文物与中华文化象征体系构建研究”(2024-YJXM-29); 甘肃省2024年度重点人才项目“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敦煌石窟文化遗产弘扬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研究”

检 索 高级检索

引用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MLA格式引文
APA格式引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