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v emailalert searchbtn searchbox tablepage yinyongbenwen piczone journalimg searchdiv qikanlogo popupnotification paperlist paperListPage

2025年 01期

上一期 下一期 本期统计数据 简明模式 完整模式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

唯物辩证法视域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学理阐释

杨灿;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蕴含着丰富深刻的哲学意涵和辩证逻辑,需要从多重视域来理解和把握。从普遍联系的叙事机理而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道路形式、道路布局、道路样态层面彰显了其内在的本质特征。从永恒发展的动态视域来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升级版、是人类文明形态的重构版、是现代化实现途径的创新版。从辩证矛盾的发展逻辑来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彰显了多重辩证统一关系。从唯物辩证法的视域来分析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学理内涵,对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2025 年 01 期 v.41 ;
[下载次数: 14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5 ] HTML PDF 引用本文

新时代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四重逻辑

温静;侯晨晨;

中国式现代化作为具有原创性的新范式,其实践场域应遵循历史辩证法去推进和拓展。从源流之演进、先后之承继、东西之交感、守正与创新之辩证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历史必然、动力逻辑、现实意义、价值旨归作整体性把握,不仅有助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对西方现代化道路历史超越性的清晰呈现,同时,也能够为世界各国实现现代化的现实进路提供方法论镜鉴。

2025 年 01 期 v.41 ; 2024年宁夏哲学社会科学青年项目“中国共产党政治文明观的历史演进与当代价值研究”(24NXCKS02); 宁夏医科大学2024年校级科研项目“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政治文明观的基本内容与实践进路”(XY2024210)
[下载次数: 8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5 ] HTML PDF 引用本文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路径探析

郑育琛;李佳祺;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新时代赋予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使命,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和魂,蕴含中国式现代化文化自信的深厚底蕴,中国式现代化则赋予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现代力量。新时代进一步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在构建现代表达、重塑文化叙事、创新传播策略等方面持续发力,增强人民群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与归属,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的文化支撑,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

2025 年 01 期 v.41 ; 2020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农村贫困女性教育扶贫的政策效应和提升策略研究”(20XSH007)
[下载次数: 29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3 ] HTML PDF 引用本文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三重维度

曹华;侯亚华;

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对推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具有关键作用。当前,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动力既有国家政策和生态法律的引导支撑,又有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客观需要。然而,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仍面临着认知困境、利益冲突、制度缺陷等诸多挑战。因此,需要针对现存问题,从塑造理性参与主体、促进生态利益平衡、完善公众参与机制等方面出发,强化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效性,为稳步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大动力。

2025 年 01 期 v.41 ;
[下载次数: 12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4 ] HTML PDF 引用本文
河西历史文化研究

敦煌写本《刘萨诃和尚因缘记》文学内涵探析

屈玉丽;齐嘉锐;

《刘萨诃和尚因缘记》作为归义军时期的一篇文学作品,讲述了刘萨诃一生的行迹与神异故事,文本对多个刘萨诃传说进行整理与融合,使得刘萨诃的故事内容更加丰富。《刘萨诃和尚因缘记》是敦煌民间文学作品,吸收了大量民间文学的创作手法,具有浓厚的民间文学色彩,同时它又诞生于佛教文化的氛围中,在讲述佛教主题故事的同时,又融合了佛教文学与中原传统文学的写法,发展了“因缘记”这一新兴的文学表现形式。

2025 年 01 期 v.41 ;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敦煌写本所见东西方文学交流研究”(19CZW031)
[下载次数: 3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8 ] HTML PDF 引用本文

明代祁连山沿线的军事城堡

李国健;

明代中后期,随着西海蒙古在祁连山以南青海地区的活动加剧,甘肃镇南部的祁连山防线逐渐形成。借助祁连山天险,辅以军事城堡等防御设施为依托的祁连山防线,基本完成了“南隔羌戎、北遮胡虏”的战略目标。文章即对祁连山沿线五十余座军事城堡的建置沿革、防御对象、战守形势及兵力部署等情况做一探讨。

2025 年 01 期 v.41 ;
[下载次数: 7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8 ] HTML PDF 引用本文

甘州社火“地蹦子”舞蹈表演形态研究

陈吉刚;

“地蹦子”是河西地区众多社火中的一个独特艺术样式,是集于歌曲、音乐、舞蹈等为一体,同时具有表演特征的民间艺术表演形式。在传承中,甘州“地蹦子”形成了独有的表演形态。本文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对甘州社火“地蹦子”典型舞蹈动作、典型舞畴、表演场图、音乐等方面进行了整理研究。它融合了农耕文化的精髓,形成了独有的地域文化特色。

2025 年 01 期 v.41 ;
[下载次数: 3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2 ] HTML PDF 引用本文
历史学研究

“以鹿寻路”:中华民族共享文化符号与中华文化认同研究

贺卫光;强力源;

鹿是一种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动物,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和精神象征,鹿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一方面,它被赋予了祥瑞和吉祥的象征意义;另一方面,鹿文化在中国文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鹿对中华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笔者以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为田野调查点,以当地经济文化调查结果加以史料分析,探究中华民族中“鹿文化”的起源与发展、“鹿文化”对各民族的积极影响,从而阐述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对中华文化认同的内涵。分析“鹿”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符号何以做到各民族共享,从中体现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使之成为中华民族的共有感情依托。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应积极推广中华文化符号促进当代民族的想象力来形成中华民族凝聚力,培育国民的中华文化自信心,丰富中华民族文化体系,从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展现中华民族良好形象。

2025 年 01 期 v.41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从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的关系看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的内在机制”(23XMZ049)
[下载次数: 14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1 ] HTML PDF 引用本文

宋代河东路墓地买卖的几个问题——以宋代墓志资料为中心

薛钰;

宋代河东路墓志中记载的土地价格,可补该区域土地价格之缺。经对比分析宋代墓地价格比良田和一般田的价格都要高。宋代在进行土地交易时使用足陌的情况较为常见。墓志中出现“无差税”土地的原因是亡者家人为慰藉其亡灵,让其在地下免受缴税服役之苦。墓志中还记载了土地交易的税率,同时买地信息中也透露出土地交易的相关制度,如签订契约、亲邻优先权、契约酒礼银广例等。

2025 年 01 期 v.41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视域下的西夏精神文化研究”(22JJD770049)
[下载次数: 20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4 ] HTML PDF 引用本文
语言文学研究

甘肃民乐方言韵母的单元音化

徐丽华;刘丽君;

民乐方言的声韵调与其他方言相比,有着独特的规律。其韵母单元音较多,复合元音较少,缺少严格意义上的鼻音韵尾,许多韵母有不同程度简化的倾向。

2025 年 01 期 v.41 ;
[下载次数: 2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4 ] HTML PDF 引用本文
1 2 .... 下一页 尾页

引用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MLA格式引文
APA格式引文
检 索 高级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