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内涵演进的基本特征探析
李想;李春新;屈瑶;概念内涵是对某一事物的概括与总结,通常和经典理论、历史阶段与客观实践紧密相联,是历史底蕴、理论基础、现实实践与人类价值的融合交汇。中国式现代化作为历史的、具体的、有指向的发展目标,是涵盖生产、生活、生理与生态全方位变革的历史进程,是将发展目标、发展历程、发展形态与发展结果有机结合的阶段性综合概念。细致梳理国内外理论界关于现代化的认识变迁,厘清现代化概念内涵背后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要义与矛盾关联,归纳提炼相关研究的基本结论,从学理视角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发展基础、鲜明特征与本质要求,其内涵演进的基本特征是以生产力水平发展为基石,以不断探索文明新形态为柱石,以多维现代化取向为压舱石。
宝卷传承的活化石——试论岷州宝卷保护传承的原生态特征
李贵生;岷州宝卷流传于岷县、漳县、宕昌、卓尼、临潭和舟曲一带,隶属于明朝的岷州卫辖区。古岷州山大沟深的地理环境使岷州宝卷的保护传承特色鲜明,它因袭了祈福禳灾的信仰功能,保存了明清宝卷的文本形态,继承了早期宝卷的演唱传统,从文本到活态传承基本上保存了明清宝卷的原貌,具有原生态的特征,是中国宝卷保护传承的活化石。
张掖佛寺略考
刘森垚;明清时期的张掖佛教兴盛、佛寺众多,这其中大佛寺、西来寺、万寿寺尤为重要。张掖大佛寺的历史不应追溯至汉晋,其前身应当是唐代的迦叶如来寺,其寺名的由来当与唐代僧人追远本地佛教历史及拔高佛教地位的努力有直接联系。大佛寺于永乐时赐额“弘仁”、宣德时赐额“宝觉”,后世皆有修缮。西来寺的建立与得名很可能与清代的撒里畏兀儿(西喇古尔黄番)关系密切,其自康熙以后长期作为中央政府与河西走廊南山族群的联络点。万寿寺塔,始建于北周,后当为隋代仁寿舍利塔之一。其位置从大佛寺北侧向西北迁移了400米,迁移的原因很可能是明清时期地下水大量涌出形成沼泽威胁高层建筑。张掖佛寺的兴盛及布局与城市的政治地位密切相关,反映了明清时期社会宗教文化需求和“文化化边”的政策导向。
敦煌医药文献中外研究成果编译模式研究——以《中古中医学史:敦煌医药文献》为例
李亚棋;鉴于敦煌医药文献的医药和文献价值,海内外学者对其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中古中医学史:敦煌医药文献》是敦煌医药文献中外研究成果编译的代表作,在考察其目前编译模式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后发现,应通过增加编译主体、采取中外学者合作的编译形式、践行兼顾敦煌医药文献通俗性的编译理念、扩大目标受众的编译方法与开发跨媒介编译的数媒传播渠道这五大改善措施,优化敦煌医药文献中外研究成果编译模式,提升其编译质量和效果,推动敦煌医药文献中外研究成果交流互鉴。
西北汉简所见韭菜的种植与使用
刘馨;西北汉简中有多枚关于韭菜的记载,对研究汉代西北边塞地区的饮食习惯具有重要的价值。通过解析汉简中关于韭菜种植情况、官方管理及市场交易、市场价格等具体记载,揭示韭菜作为耐寒、适应性强的蔬菜在汉代西北地区已经具有一定的种植规模,并在当地农业生产、军屯生活及市场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不仅深化了对汉代西北地区农业经济发展的认识,也为了解汉代西北地区戍卒的社会生活提供了新的视角。
马家窑彩陶的色彩艺术与设计表达分析
李瑛;马家窑彩陶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是中国古代陶瓷艺术的杰出代表,具有重大的文化及艺术价值。马家窑彩陶色彩与造型精妙融合,展现自然和谐之美,此美源于原始文化滋养、地域特色浸润和艺术创新驱动等。其色彩设计与表达如珍贵无字天书,为解读史前社会经济、文化和思想提供关键线索与依据。

网站访问量
今日访问量: 22